客服热线:400-000-9931
热门搜索:增资股权房地产
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增资项目 发布时间: 2023-11-30
  • image007.jpg
项目性质:

国有

所在地区:

上海市

交易金额:

300000.00万元

截至日期:

2023-12-27

剩余时间:

已过期

联系方式: 登录后查看联系方式

概要及推荐理由

推荐人:

孙丽伟

标 签:

参股 增资扩股 成熟期 持续发展期 股权 高新技术 高端制造

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国有投资企业。集团面向微电子材料、传感器、物联网、高可靠性集成电路等专业赛道,加速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
项目简介 项目详情 受让条件

一、交易条件

拟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300000万元

保证金:意向投资方拟投资总额的3%

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或股份数:择优确定

拟征集投资方数量:不超过25个

增资后企业股权结构:本次增资完成后,融资方原股东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仍为融资方第一大股东,新股东持股比例由融资方有权批准机构批准确定。

募集资金用途:本次增资所募集资金拟用于公司业务经营,并偿还存量金融机构负债,有效优化公司财务结构、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公司简介

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微集团)是一家专注于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国有投资企业。集团面向微电子材料、传感器、物联网、高可靠性集成电路等专业赛道,加速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

新微集团秉承创新发展理念,在高科技产业投资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从技术研发到创业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了新微研发、新微孵化、新微资本、新微产业四大业务板块,直接与间接投资的企业超过百家,以完全市场化的模式推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为自主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新微集团已完整形成并有效运营了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结合技术策源地、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平台,成功实现了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历经20余年发展,新微集团集聚了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能力的高端人才和企业家,瞄准国家战略规划进行布局,在集成电路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的战略投资格局。

image002.jpg

三、业务与研发

(一)新微产业

1、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NSIG)成立于2015年12月,专注于硅材料产业及其生态系统发展的公司。

重点定位:充分借力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的平台及引领优势,发挥上海市的产业资本优势和科创中心聚集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创新发展和国际合作提升我国硅材料产业综合竞争力;发挥实业控股平台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并购,引进核心技术、专业人才等产业发展资源,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并将在上海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成电路硅材料产业基地,夯实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为早日实现“自主可控”奠定基础。

投资战略:通过对国内核心企业的投资,快速填补产业空白,建立研发体系,逐步做强、做大产业。通过对境外企业的投资,帮助境外企业分享中国IC产业发展的红利,促进国内硅片研发中心(科创中心)的建立与发展,促进国内核心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通过挖掘国内企业和境外企业的产业整合价值,实现优化的全球产业布局;通过投资、并购、创新发展和国际合作来提升我国硅材料产业综合竞争力。

2、上海瀚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瀚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科技部和上海市重点扶持的集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企业。

瀚讯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系统的研究。公司立足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不断地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并且提供面向市场的宽带通信解决方案。公司在宽带无线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并已在上海、江苏等地建立了多个试验和示范外场。

3、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物联网业务,以MEMS传感器及智能传感方案为核心竞争力,以智能物联应用为主要目标市场,设计和生产优质传感器产品,并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智能应用方案和服务。公司依托虚拟IDM模式,基于国内完善的产业链获得高速增长。主要研发产品包括: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组合器件及相关智能系统。

AMR磁力计技术:矽睿科技获得了Honeywell公司AMR磁力计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独家、永久授权,并基于该技术自主创新实现三轴 AMR&ASIC单芯片磁传感器。

公司自主研发推出单芯片三轴加速度计及单芯片三轴陀螺仪,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MOS高度集成六轴组合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加三轴陀螺仪)技术。矽睿科技正在研发九轴组合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加三轴陀螺仪加三轴磁力计)。该系列产品在功耗、尺寸、性能和成本方面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4、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

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在2011年成立。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是“上海物联网中心”的运营载体和产业化平台,现有产品研发部、系统集成部、研发合作部和市场推广部等多个业务部门。

公司主要依托科研单位的研发力量和人才优势,与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相衔接,围绕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等工程安全,提供行业物联网系统级、设备级、芯片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先后被评定为上海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物联网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对外提供物联网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产业咨询和产品研制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体系,可提供物联网技术创新从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到产品检测的一站式服务。

公司组织实施了“南水北调防入侵系统”、“水质监控传感网系统”、“智慧仓库高精度定位系统”、“智慧养老可穿戴设备监控平台”和“智慧市政消火栓监控”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致力于物联网核心技术创新及应用产业推广。

未来公司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全社会智能化发展趋势,采用产学研协同发展思路,率先构建面向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监管、资源配给和医疗健康的5G物联网智慧城市运营体系。打造面向行业用户的专用广域网络(超远距+大连接),研制具有智能感知能力的通用硬件(多功能+低功耗),开发满足物联网共性应用的基础平台软件(云+管+端)。

5、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安纳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是一家专门致力于电子级纳米磨料和抛光液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新安纳公司追求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和高校以及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公司共同成立抛光材料联合实验室,从产业链的角度形成产、学、研联盟,拥有包括反应釜、抛光机、薄膜和图形制备、结构和电学表征与应用开发系统等相对完整的纳米磨料和抛光液制备、检测和抛光验证设备。

新安纳公司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和技术团队。秉承“成就客户、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实现价值”的企业宗旨,满怀热诚和激情,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6、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核心团队与技术来源于上海某高校院所超导精密探测技术成果转化。借助该所国际先进、国内唯一的超导生产线,公司在核心芯片、高灵敏度传感器及电磁探测系统集成方面形成了高门槛的核心技术群。公司聚焦高端电磁传感探测装备及技术服务,打造探测精度高、适用性好的新一代高端电磁探测技术。

主营业务:高灵敏度电磁传感器、高精度电磁数据采集服务以及面向矿产资源勘察(地面及航空)、工程勘探(管道探测、隧道探测、堤坝渗漏检测等)的高端电磁探测技术。

(二)新微资本

新微资本成立于2011年,是由上海新微科技集团、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以及管理团队联合发起设立的专业化的高科技创业投资管理平台。

自成立以来,公司以上海为中心,集聚长三角、川渝地区等地创新资源优势,先后发起设立了物联网一期、二期、三期基金、重庆上创科微股权投资基金、嘉兴科微创业投资基金等多支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近40亿元,搭建起了覆盖企业“早-中-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业投资平台。各基金围绕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在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等高技术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的战略投资格局。

截至目前旗下管理基金累计完成了80余项目的投资,投资了芯原股份、新洁能、建科机械、纳芯微、赛微微电、观想科技等多家上市企业,培育了矽睿科技、聚和新材、中科飞测、创远信科、维安电子、芯和半导体、天箭惯性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新微体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创新集群。

新微资本在运作过程中,积极响应地方政府产业布局策略,结合区域产业资源和需求,以国有资本为支点,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投资千亿级以上,构筑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积极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通过积极构建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有资源与社会资源、科研资源与产业资源的联动效应,形成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助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新微孵化

1、新微创源

新微创源孵化器由上海新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同时作为科研院所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与传感器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的运营主体,新微创源是以物联网与先进传感器产业为核心方向的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平台。

新微创源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力争成为传感器及物联网创新高地、形成产业集群。

自建立以来高度重视专业化的产业链创新机制的梳理和打造,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并与技术、资本等多方资源的有机融合,已逐渐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创新孵化体系。

2、新微创邑

上海中科新微信息科技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新微”)是为了响应上海市长宁区政府打造“数字长宁”的要求,同时配合中山公园区域的城市更新和产业集聚,由多方共建的科技园区公司。中科新微科技园目标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各类资源的互动。目前主要运营新微创邑和新微智谷两大双创品牌。

历经十余年的经营及与上海市区域经济有机结合,中科新微科技园已经成为服务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技术相关企业的专业孵化器,物理载体主要是亨通国际大厦及“新微智谷”系列园区,在孵企业包括: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上海新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内传感器的龙头企业;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为量子计算机“九章”提供了一百个高性能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助力“九章”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势,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20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为中国的量子计算做出重要贡献。目前,上海赋同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牵头申报国家“智能传感器”重点研发计划,将对智能传感器的国产自主可控奠定基础。

中科新微以全资子公司为主体正在建设的“新微智谷”系列项目已经成为“科创中国”行动长宁区试点培育计划、市级众创空间备案;正在申请“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区人社创业示范基地,以及参与上海市长宁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的打造,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3、新微智谷

4、联育starthub

(四)新微研发

1、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简称“上海工研院”)成立于2013年,是由上海市科委、嘉定区政府和科研院所共同建设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也是上海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之一。上海工研院致力于“超越摩尔”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和产业化,集研发、工程、培育于一体,为创新企业及合作伙伴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上海工研院已建成三大服务与培育平台,覆盖工艺研发、设计服务与工程测试三个方面,初步搭建MEMS先进传感器、AlN、硅光、集成生物等技术平台,应用于智慧出行、5G通信、生命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五大领域。

上海工研院的工艺研发平台以“超越摩尔”8寸研发中试线为基础,技术能力覆盖CMOS先进工艺及MEMS特殊工艺,可进行各种MEMS产品的研发和小批量生产。8寸线近5000平方米的洁净室,可以开展表面硅、体硅、3D微纳加工技术以及新工艺、新器件、新系统的研发和量产;具有MEMS、压电AlN、硅光、生物微流控等相关工艺的生产和评价设备,大幅提升产品研发的成功率,实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无缝衔接,从而打造MEMS及其它“超越摩尔”技术从研发到量产的高效平台;同时,上海工研院积极在设备与材料领域开展战略布局,打造设备材料研发合作平台。在与客户的产品合作开发模式上,通过联合研发、工艺整合与开发、生产对接、项目培育等多种创新形式,缩短研发与制造周期,加快产品迭代,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上海工研院的设计服务平台以MEMS传感器、硅光子、模拟、射频、存储器、功率器件、SOI、生物光电子工艺平台等为核心,提供建模设计、工艺/流片、PDK优化、封测、产品设计等服务,为“超越摩尔”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支持,加快产品面世和缩短技术迭代周期。

上海工研院的工程测试平台面向“超越摩尔”及物联网领域企业,依托系统的分析测试设备、自主开发的EDA软件以及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提供专业的技术分析和测试服务,包括电子产品分析、工艺分析、电路分析、MEMS晶圆及成品测试、IGBT模块测试的技术支持,并提供芯片设计和产业咨询等相关服务。

经过八年的耕耘,上海工研院已与众多的产、学、研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创新成果的高效率产业化,加速“超越摩尔”技术发展和物联网的生态系统建设。

2、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

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FIoT-LAB)是福州市政府、马尾区政府、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上海新微科技集团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技术研发-标准-测试认证”的物联网一站式产业服务和生态建设。通过引进一支国际化专业团队、采用先进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将共性技术与知识广泛赋能物联网企业,加速物联网产业发展,构建物联网产业生态。

目前,实验室测试中心已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证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与华为共建5G产业服务平台,开展垂直行业解决方案集成验证,探索5G场景化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加速5G业务规模推广,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

3、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关千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晌力科技创新中心方案的通知》为指导,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于2018年6月成立,以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中试为目标,专注传感器设计集成技术、先进制造及封测工艺,布局传感器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和物联网应用方案等领域。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致力于先进传感器技术创新,联合传感器上下游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世界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以“平台+联盟“模式运行。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有1000多家来自产业链各领域的代表企业,发挥产学研资源优势,加速我国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生态体系建设。创新中心的成员单位来自联盟内的龙头成员单位,包括研发平台、芯片设计、封装制造、系统应用和产业基金,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团队,带动中国智能传感产业实现"换道超车”。

4、上海理微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某高校院所、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公司依托“两校一所”优势学科、创新成果、医学临床资源,以及新微科技集团在高科技创投领域丰富的产业积累和资源渠道,探索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打造一流的医疗器械创新策源地和开放共享的研发、转化与产业化孵化基地。

产品介绍:

“MED-WAVE”是理微医疗成果转化孵化服务产品的主品牌,并延伸三个子品牌对应创新成果形成与发现、产业孵化与转化服务、产业投资与运营三个服务包。

MED-WAVEAlpha创新成果发现与定向培育:由需求驱动,以发现高质量行业“卡点”为切入点,结合行业深度调研及市场分析,整合研发力量定向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核心部件。

MED-WAVEPlus产业孵化与转化服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联合研发,包含知识产权分析,专利申请,临床论证,报证咨询等,推进技术产品化,并顺利成果转化或产业化。

MED-WAVEExtension产业投资与运营:股权架构辅导,合伙人招募,寻找技术合作伙伴与供应商、注册辅导、市场开发计划等服务,寻找匹配的资本机遇和成长动力,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5、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

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简称“集材院”)由上海某高校院所和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组建,聚焦集成电路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集材院研发布局覆盖衬底材料及工艺材料,主攻300mm大硅片、新型SOI衬底、高端光刻胶、先进掩模版、先进抛光材料、高纯工艺化学品、高纯电子气体等方向,并以集成电路材料应用研发平台及集成电路材料基因组创新体系为支撑,加速集成电路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集材院专注于集成电路材料研发,同时积极与企业、高校院所等各类创新机构沟通合作,加强跨地域、跨机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并坚持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为集成电路材料发展提供坚实的创新策源。

四、财务状况

image003.png

五、股权结构

image004.jpg

六、对外投资

image005.jpg

七、其他披露事项

1、本次增资募集资金总额超出新增注册资本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归新老股东共同享有。

2、融资方有权视募集情况对各意向投资方的拟投资金额、拟投资金额对应持股比例做出调整。

3、意向投资方须提供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委托函件、受托方身份证复印件及已签署的《保密承诺函》(联系融资方领取,联系人:周女士,联系电话:13661769582))后,方可查阅备查的相关文件。

4、意向投资方通过资格确认并交纳交易保证金,即视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认可本项目涉及相关文件所披露的内容,并以独立判断决定自愿全部接受信息披露公告内容及融资方现状,并以不低于经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增资。

5、投资方须在本项目出具增资凭证前将交易服务费支付至指定账户。

6、其他详见备查文件。

八、项目图片

image006.jpg

image007.jpg

交易方式: 增资扩股
控制权: 参股
发展阶段: 成熟期
转让/增资的股比: 面议
以正式披露为准

推荐项目

总评

8.8

综合评分

8.8

良好

登录后查看名片信息

登录查看

服务热线

400-000-9931
周一到周五8:30-17:30

邮箱

service@369qyhl.com

平台优势

权威背景 真实有效 匹配精准 资源丰富 服务专业

关注权易汇服务号
精准项目匹配

关注权易汇订阅号
每日优选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35号  |  京ICP备18045501号  |  京ICP证B2-20190634号 © 2016-2025  北京权易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